提到北美红栎,人们可能并不陌生,在十几年前它和一批美国进口树种一同被引入中国,之后便不温不火地在国内发展着。去年秋季记者在采访中结识了一个正在寻找新投资点的苗企老板,他告诉记者北美红栎最近突然变得很“火”,这让一直经营传统的品种的他也忍不住想试试水。一个默默无闻十几年的引进品种,为何在近期突然受人关注呢?
初来乍到遭冷落
北美红栎是对原产北美地区的壳斗科栎属树种的统称,该属下有几十个品种,但国内苗木行业一般统称其为“北美红栎”。上海瑶琪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雨告诉记者,在2002年前后,国内苗木业对进口彩叶树极其推崇,先后从北美地区引进了包括北美红栎、美国红枫等在内的几十个树种在国内试种,遗憾的是北美红栎并没有在那次“初赛”中获胜。
北美红栎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,由于其树冠匀称、枝叶稠密、叶子形状美丽且色彩鲜艳而被认定为优秀的景观树种,这也是国人引进它的动因。张雪雨回忆道,那时的引种人都在长三角地区做试验,由于立地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关系,美国红枫凭借生长速度和变色效果两项优势赢得头彩,而北美红栎、金叶复叶槭等在各方面没有表现出过人之处,“一好一坏”的结局让多数人将筹码押在了美国红枫身上。于是美国红枫在全国被广泛种植,而北美红栎只在胶东半岛和长三角地区零星种植。
据了解,北美红栎目前只能依靠进口种子繁殖。山东日照彩苗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修堂曾尝试过扦插繁殖,但因效果太差而宣告失败。因此在繁殖速度上,北美红栎的确不如美国红枫来得快。此外,青岛静琳榉树园总经理李运君告诉记者,北美红栎在幼苗期不容易形成通直的干形,感觉上不如美国红枫的树形。
“其实,给北美红栎造成这些‘不良印象’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,一切都在追求快速见效,没有用足够的时间认真做试验,把一个不错的树种忽视了。”张雪雨说。
价值的初步回归
时间可以检验很多东西,随着苗木产业的不断成熟,北美红栎的价值逐步回归至它应有的地位,这种变化早在两三年前便初现端倪,但在去年下半年体现得更加明显。李修堂告诉记者,以前经营北美红栎的苗圃都在扩大生产面积,业外资本也开始关注这类品种。
目前,北美红栎在国内基本是“小公司+合作社”的产业格局,最大的独立经营体不过1000来亩,产品以种子和一年生小苗为主,胸径8厘米左右的成品苗存量稀少。李运君告诉记者,去年北美红栎一年生小苗的价格一路上涨,年底和年初相比上涨了15%左右,而且十分俏销,他所培育的6万株小苗在一年之内基本售罄。米径8厘米的成熟大苗价格涨得更快,去年上半年卖2400元,到了下半年就涨到了3500元,这和樱花、桂花等传统树种相比显现出截然不同的价格走势。
一年生小苗的俏销,意味着将有更多培育北美红栎大苗的苗圃出现。据山东日照瑞丰苗木专业合作社经理许传利介绍,在众多接盘者中,资金充沛的业外资本占了很大比重,他们更愿意将北美红栎当成一种长期投资品看待。
市场需求是推手
一个当初被冷落的外来品种为何在近期变热,对此业内有很多种说法,但总的来看,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推手。
在接受采访时,每个被采访者都会将美国红枫和北美红栎做比较,他们普遍认为,美国红枫的市场变化牵动着北美红栎的市场走向。安徽郎溪彩枫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向保告诉记者,美国红枫的病虫害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,加上人们对其市场饱和度的担忧,于是一些人开始有了转投其他彩叶树的想法,北美红栎刚好满足了这些人的诉求。
据易向保介绍,和部分品种的美国红枫相比,北美红栎病虫害发生几率比较少,这种观点亦被业内普遍认同。李运君认为,北美红栎只能依靠进口种子繁殖,美国红枫可以用扦插技术繁殖,前者比后者的繁殖速度慢很多。如果换一种角度看,这也是一个优势,因为生长周期延长,价格波动就不会特别剧烈。此外,北美红栎除了可以做景观树,还是一种良好的细木木材,这又为其投资价值加了不少分。从宏观上看,目前苗木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大范围的洗牌,大家都希望能借助品种的差异化来避开这次洗牌带来的负面影响,很多人从传统苗木品种的经营队伍中分流,北美红栎很自然地成为了一些人的选择。
品种差异要区分
北美红栎是对一类植物的统称,投资者在种植的时候应该要区分品种之间的差异,以免因张冠李戴蒙受损失。
李修堂曾对南北方的北美红栎做过实验,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些品种的区别。北美红栎中的‘欧洲红栎’和‘红宝石栎’适合在北方栽植,前者生长速度较快,胸径4厘米以下的树年胸径生长量在0.7厘米,胸径4厘米以上的树年生长量可达1.5厘米,叶片变色效果出众,但红叶期只有一个月左右;后者生长速度较慢,红叶期能维持两个月左右,但抗涝性明显不如前者。适合南方栽植的有娜塔栎和沼生红栎,两者的抗涝性都很好,前者在浙江地区表现更佳,后者在安徽和江苏地区表现优异。